阿里達摩院放棄了自動駕駛的研發,阿里的自動駕駛從實驗室轉入了場景業務落地實戰;也意味著自動駕駛這一業務方向在阿里所受重視程度大幅降低,短期之內或不會再有重大產出。
并入菜鳥的主要是小蠻驢相關的人員,據說這部分和菜鳥有業務關系,菜鳥愿意做一些投入。至于大蠻驢這塊,則是看不到未來。
比阿里更長的達摩院
2017年10月,阿里達摩院正式成立,宣布計劃三年投入1000億元,聚焦研究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類愿景為驅動力,并開設了多個實驗室,自動駕駛實驗室便是其中之一。
達摩院是馬云一手發起創辦,也是其退休前最看重的人才聚集地,馬云曾稱“達摩院一定要比阿里活得更長”。但是由于阿里不做純粹的科學研究,實驗室也是需要將技術和商業結合在一起,也是要賺錢的。這就導致了技術大牛們的科研理想,不可避免的和現實的成本、利益等碰撞、博弈。過去一年半時間里,達摩院的13名“掃地僧”(最初的核心技術人員)已有4人離開,占比30%以上。
始于菜鳥,回歸菜鳥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是網絡端對小蠻驢回歸菜鳥的觀點。
因為阿里最初的自動駕駛版圖最早就是在菜鳥E.T.物流實驗室誕生的。
2015 年年底,菜鳥組建菜鳥 ET 實驗室,旨在“自主研發前沿科技,用科技引領中國物流業”,該實驗室由阿里內部公認“最早想做自動駕駛的人”陳俊波領導。
沒過多久,實驗室就推出一款名叫“小 G”的末端配送機器人,它可以在陸地上行走的機器人,將包裹全自動地配送到用戶的家門口。
小 G 是一臺可以在陸地上行走的機器人,強大的算法讓小 G 擁有像人類一樣思考的能力,它會觀察周邊的復雜環境,并在系統中建立自己所看到的多維世界。小 G 執行任務的背后,是研發團隊突破了自主感知、智能識別、運動規劃等多項關鍵技術,實現智能化的末端配送。
小 G 也就是后來阿里小蠻驢的雛形。
2018 年,阿里的物流無人車項目實際上是兩個團隊在同時推進,一個是陳俊波主導的菜鳥 ET 實驗室無人車團隊,另一個是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領導的自動駕駛團隊。
為避免浪費資源,阿里決定將兩個團隊進行整合,最終在幾個月內讓兩個部門完成合并。陳俊波的團隊從菜鳥體系剝離后完全并入王剛團隊,組成一個大約 300 人的新團隊。
時隔兩年后,阿里的自動駕駛項目便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在 2020 年 9 月云棲大會上,阿里首款物流機器人“小蠻驢”亮相,集成了達摩院的 AI 和自動駕駛技術,不僅具有類人認知智能,大腦應急反應速度更聲稱達到了人類的 7 倍。
據了解,“小蠻驢”采用 L4 級技術方案,主要服務于最后三公里的快遞、外賣等配送。誕生一年多,“小蠻驢”就進入了 200 多所高校和社區,車隊規模突破 500 輛,配送物流訂單更是突破了 1000 萬單,創造了全球物流企業無人配送新紀錄。
不同于從L2到L4的縱向技術迭代路線,阿里自動駕駛走的是L4級橫向場景拓展路線,自始至終定位L4級技術,從垂直領域起步,在非載人駕駛場景下完成技術累積,逐步切換到無人卡車、乘用車、移動無人車等泛化場景。
除了“小蠻驢”,達摩院面向公開道路的無人卡車“大蠻驢”也已啟動研發。小蠻驢的技術和運營能力是大蠻驢研發的基礎,大小蠻驢共享同一技術框架,達摩院自研的自動駕駛機器學習平臺AutoDrive、云上智能仿真測試平臺、嵌入式計算單元以及深度定制傳感器技術,都順滑“平移”到了無人卡車的技術棧。
除了大蠻驢,達摩院還在開發多種自動駕駛產品,比如具備自主移動能力的電力巡檢無人車。首批量產的巡檢無人車,以服務無人車的成本實現了工業無人車的性能,即將批量進入電力系統,取代人工開展電力巡檢工作。
一切看似都在平穩推進,可現在一切又都戛然而止。
自動駕駛,亟需打通商業模式
實際上,阿里達摩院這一決定,之前已有端倪(也像馬后炮):項目核心負責人相繼離職。
2022年1月,王剛宣布離職,投身清潔機器人領域創業,并已經獲得融資。有分析認為,王剛的離開是互聯網公司高估了技術的價值和低估了技術落地的難度,使得技術大牛的付出和產出不成正比,從而導致技術大牛們出走互聯網。也有人認為,王剛的離職或與阿里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多路線擴張有關。他一直主張做產品的時候“應該專注”,而不是“既要又要還要”。阿里顯然已經不滿足無人配送車的布局,不僅要推出“大蠻驢”入局干線物流領域,還要布局乘用車自動駕駛方向。
今年3月,阿里自動駕駛的另一位帶頭人陳俊波也官宣離職,和之前的阿里機器人CEO谷祖琳一同創辦了清潔機器人公司。
兩位負責人離職后,該團隊由沈加翔(花名“五?!保┴撠?,此次業務調整后,沈加翔的去處暫不明晰。
商業的終歸要講究落地,無人配送的道路上,亟需打通打通規?;涞氐纳虡I模式。雖然2018 年時任菜鳥 ET 物流實驗室主任張春暉曾表示:“未來三年,阿里菜鳥無人設備將達到 10 萬臺?!钡刂寥ツ辍靶⌒U驢”的車隊規模僅突破 500 輛,距離目標數量還有很大的差距,僅靠高校、小區的零散訂單,也很難產生足以保持團隊運營的營收。
阿里的掉頭離開,讓2023年的自動駕駛再添一抹灰色。
轉自焉知汽車